《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第七末那自性、行相二法?

文章索引

 
問:第七末那自性、行相二法?
 
答:頌言「思量為性相」者,雙顯此識自性、行相,
 
自下第四、合解自性、行相二法。
 
前論頌中,第一行頌第四句云「思量為性相」,第四、第五門。
此中雙顯體性、行相,自證、見分二法體也。
 
所以者何?
 
意以思量為自性故,即復用彼為行相故。
 
第七末那以思量為自性故。
 
《對法》第二、《攝論》第一、六十三皆云思量是意,即自證分。
 
前第八識了別是行相。
 
今既言「意」,故意即是第七行相,即是見分,體性難知,以行相顯。
 
其實,思量但是行相,其體即是識蘊攝故。
 
由斯兼釋所立別名,能審思量,名末那故。
 
通名心、識,非此相關。
 
由此性、相二義,兼解所立名「意」所由,能審思量各自所取,名末那故。
 
未轉依位,恒審思量所執我相;已轉依位,亦審思量無我相故。
 
初地已前,二乘有學等,恒審思我相,即有漏末那。
 
初轉依位,亦審思量無我相故,亦名末那。
 
此解疑難,恐疑無漏七不名末那故。
 
六十三:「問︰如世尊言,出世末那云何建立?
 
答︰有二義:
 
一、名不必如義,彼無漏第七不名末那,名是假故;
 
二、能審思量無我相故,亦名末那,顯通無漏,即知此名非唯有漏。」
 
即是第四、體,第五、行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