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路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婆羅門者,說虛偽道,愚癡惡邪,不正趣向,非智等覺向於涅槃。彼作如是化諸弟子:於十五日,以胡麻屑、菴羅摩羅屑沐浴身體,著新劫貝,頭垂長縷,牛屎塗地而臥於上,言:『善男子!晨朝早起,脫衣舉著一處,躶其形體,向東方馳走,正使道路逢兇象、惡馬、狂牛、猘狗、棘刺、叢林、坑㵎、深水,直前莫避,遇害死者,必生梵天。』是名外道愚癡邪見,非智等覺向於涅槃。我為弟子說平正路,非愚癡,向智慧等覺,向於涅槃,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提要: 《妙法蓮華經》者,諸佛究竟之極談也。 原夫釋迦牟尼如來實成佛道以來,已經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為度眾生,無有休息,數數示生,數數示滅。
提要: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示一切眾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見,令其悟入,即得現前實證唯此一事,更無餘事。 悟此知見,即登佛地,故名一乘。
提要: 釋經題諸家不同,從德各異,不能具出。 高祖智者釋經題目,闊明五義,今於斯經例分別五門:第一、釋經名;第二、辨經體;第三、明經宗;第四、辨經用;第五、判教焉。
提要: 開元八年暮秋朔日,余濫竽覺使聖佛道場矣。 時群德萃焉,謂余曰:此修多羅,辭約理秘,藏固沖賾。
提要: 問:釋一經文前幾門? 答:開為六門:一、敘經緣起之意;二、明宗旨;三、明經品得名;四、明品廢立;五、彰品次第;六、釋經本文。
提要: 言文句者,文謂文字,一部始終,故云文即是字,為二所依。 句謂句讀,義通長短,故云名詮自性,句詮差別。
提要: 昔於台嶺,隨諸問者,籤下所錄,不暇尋究,文勢生起,亦未委細分節句逗。 晚還毘壇,輒添膚飾,裨以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