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唯識成空難?

文章索引

 
問:唯識成空難?
 
答:此唯識性豈不亦空?
 
此文第四、唯識成空難。
 
外人又問︰為除法執,既說唯識,此唯識性豈不亦空?今問依他名唯識性,即相之性,不問真理。
 
《唯識二十》云︰「若知諸法一切種無,入法無我,是則唯識亦畢竟無,何所安立?」
 
不爾,
 
此答唯識其性不空。
 
如何?
 
此既不空,其如何等?
 
非所執故。
 
有為、無為名為有,我及我所名為無,既非所執,故是有也。
 
謂依識變,妄執實法,理不可得,說為法空;非無離言正智所證唯識性故,說為法空。
 
此廣非執。
 
謂依識所變見、相分上妄執有實法,此即法我,理不可得,說為法空;非無離遍計所執實有為無漏正體、後得二正智所證唯識性故,說為法空。
 
無計所執,名法空故。
 
設依他言,法體亦離,即是說有依他名唯識性。
 
後得智所緣,知唯識故,證其離言。
 
其正體智自證分亦證依他,緣見分故,故今總言。
 
此識若無,便無俗諦,俗諦無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
 
若唯識無,便是無俗諦,俗諦即依他故。
 
俗諦若無,亦無真諦,以真俗相依建立故。
 
依識俗事,有真識理,此二相依,互相待故,闕一不可。
 
四重俗諦中,前三是俗諦,俗諦中第四俗諦是俗中真諦,故俗中定真俗亦是相依。
 
四重真諦中,前三是俗諦,第四是真諦,即真中真俗亦是相依。
 
若總四俗真相望,皆真皆俗,亦是相依。若無一俗,真對何立?
 
無真亦爾。故二諦須有。
 
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應知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說前二頌。
 
若撥無識及性,即撥無二諦,佛說為不可治者,沈淪生死,病根深故,即清辨等。
 
應知諸法遍計所執無故,有空;依他、圓成有故,有不空也。
 
故彌勒說前二頌,即前《中邊》頌,《二十唯識》,義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