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頁,共 21 頁
樂四念處
大目犍連語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為樂四念處?」
尊者大目犍連:「若比丘身身觀念處,心緣身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如是,受、心、法念處,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尊者大目犍連,是名比丘樂四念處。」
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從舍衛國松林精舍門,還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解深密經疏》卷第二十三:「一者、心執受義;二者、領納義;三者、了別義;四者、雜染清淨義。
第二、正釋。然釋四義,自有二說:一云:心執受義者,謂知自心於境執受。領納義者,如彼三受領納之義。了別義者,謂知諸識了別境義。雜染清淨義者,知一切法雜染清淨。一云:此四如其次第,知四念處所緣四境,謂身、受、心、法。而言心執受者,舉能執受,顯所執身。」
《解深密經疏》卷第二十六:「善男子!言細相者,謂心所執受相,或領納相,或了別相,或雜染清淨相,
自下第二、顯所除相。然諸所除,有二十一種,攝十一段。此即第一明所執受等四種相也,如其次第,身、受、心、法四念處境。此中意說:託所執受等,變作影像,名為細相。下皆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