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三) - 卜占印封

《唯識春秋》(十三)
《唯識春秋》(十三)

卜占印封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見一眾生,頂有鐵磨,盛火熾然,轉磨其頂,乘虛而行,受無量苦。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卜占女人,轉式卜占,欺妄惑人,以求財物,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菩薩地持經》卷第三:「云何為果?略說五種:一者、報果;二者、依果;三者、解脫果;四者、士夫果;五者、增上果。若不善法,得惡趣報,有漏善法,得善趣報,是名報果。若習不善法,樂住不善法,增不善法,若習善法,樂住善法,增益善法,先業相似後果生,是名依果。八聖道滅諸煩惱,名解脫果。若復世俗滅諸煩惱,彼不究竟捨離凡夫,非解脫果。若於現法,依種種世間工巧處業諸士夫事,所謂田種販賣,宰官理務,書畫算數,卜占印封,各有果生,是名士夫果。眼識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識是意根增上果,生理不壞是命根增上果,一切二十二根各為增上,各有果生,當知皆是增上果。此二十二根增上,如〈攝事〉處說。如是菩薩知佛顯示正因果已,於處非處智力種性次第修習,清淨增長。非不作、異作有所成熟,亦無自所作業經劫而失,作者不失,不作不受,佛所顯示。如是菩薩如實知已,自業智力種性次第修習,清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