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二) - 同種相殘


扼、取者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扼者。云何為扼?」扼如流說。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取者,云何為取?」

舍利弗言:「取者,四取,謂欲取、我取、見取、戒取。」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取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唯識春秋》(十二)
《唯識春秋》(十二)

同種相殘

同種相殘謂之解放,同族相殺謂之勝利,同學相譏謂之智慧,師生相怨謂之有理,於勝我者不能讚嘆,於劣我者不能扶攜,堂尊不顧謂之孝養,親眷不教謂之育兒,手足反背說為禮儀,友朋見利說為誠信,於諸苦難無以幽默,於所樂心境不知出離,於未曾見者日日憎恨,於日日見者不知感恩,即知世俗遍計難轉依,觀此能治世俗習氣故。

日本佛教大系《摩訶止觀》,收錄除智顗師之摩訶止觀外,另以荊溪湛然、慧澄痴空、大寶守脱等師之止觀輔行傳弘決、止觀輔行私記、止觀輔行講義、止觀輔行講述做為對讀會本。

曾經拜訪佛教大系刊行會出版社數次,店主每每皆平靜淡雅而毫無傲氣,須知,該書局所出版一百三十部皆為諸宗所依經論精品,如《俱舍論》、《七十五》法、《略述法相義》、《成唯識論》、《三論大義鈔》、《三論玄義》、《華嚴法界義鏡》、《金獅子章》、《大乘起信論》、《華嚴五教章》、《淨土三部經》、《選擇本願念佛集》、《教行信證》、《四帖疏》、《法華玄義》、《天台四教儀》、《摩訶止觀》、《觀心本尊鈔》、《大日經疏》、《開目鈔》、《正法眼藏》。總收俱舍、法相、唯識、三論、華嚴、淨土、天台、唐密、曹洞等宗義,除正法眼藏等外,皆作會本對讀之功,此即平常生活勝喧囂。

學者之所以有傲氣、慢心,端在於未深入之故,若深入後,則每每於一字、一句義反覆思維、觀察多作比量而較,能如何有傲氣、慢心呢?日日用心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