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二) - 聖住

《唯識春秋》(十二)
《唯識春秋》(十二)

聖住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告諸比丘:「一時,世尊住王舍城,我住耆闍崛山中。我獨一靜處,作如是念:『云何名為聖住?』復作是念:『若有比丘不念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是名聖住。』我作是念:『我當於此聖住,不念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多住,多住已,取相心生。』爾時,世尊知我心念,如力士屈申臂頃,以神通力,於竹園精舍沒,於耆闍崛山中現於我前,語我言:『目揵連!汝當住於聖住,莫生放逸。』我聞世尊教已,即離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如是至三,世尊亦三來教我:『汝當住於聖住,莫生放逸。』我聞教已,離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云何由住故,不可思議?謂安住如是如是色類樂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如是色類奢摩他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有心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無心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色類聖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色類天住、梵住,如是不可思議。」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偈曰: 三住住無比,所住善供養, 令彼得清淨,是說神通果。

釋曰:神通有三種果:一、勝住果,此住有三種:一、聖住;二、梵住;三、天住。所得無比無上故。二、善供養果,隨所住處世間眾生大供養故。三、令他清淨果,能令供養者得清淨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當知此中,空、無願、無相住及滅盡定住,是名聖住。四種靜慮、四無色定,是名天住。四種無量,是名梵住。於此三住中,如來多住四最勝住,謂於聖住中,多住空住、滅盡定住;於天住中,多住無動第四靜慮住;於梵住中,多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