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頁,共 33 頁
答:復次,菩薩摩訶薩有十二種艱難之事,聰叡菩薩應當了知。
一者、於違越法式眾生,若罰若捨,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二者、方便現行,苦逼惱事,防護自心,令不起煩惱,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三者、無量眾生,現前求索,現在所有,非法財物,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四者、菩薩唯有一身,無量眾生,諸所作事,同時現前,請為助伴,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五者、處放逸處,若處世間,可愛妙定,若生天上,令心調順,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六者、常求遍作,利眾生事,而於此事,無力無能,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七者、愚鈍諂詐,剛強眾生,若為說法,若復棄捨,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八者、常於生死,見大過失,為利眾生,而不應捨,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九者、未證增上,清淨意樂,多分失念命終,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十者、未證增上,清淨意樂,他來求索,最極第一,所珍愛事,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十一者、種種意見,種種樂欲,眾生現前,若教示,若棄捨,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十二者、常行最極,不放逸行,而不盡斷,一切煩惱,是諸菩薩,艱難之事。
若諸菩薩,遭遇如是,艱難之事,或應觀其輕重,如其所應,建立方便;
或應簡擇,補特伽羅;
或應勵力攝受,隨因緣轉。
若發正願,或復制心,令不縱逸;
或應住心,猛利觀察,不生厭倦,而自安忍;
或慈悲故,心生放捨;
或應發起,熾然精進;
或復思惟,善權方便,如是正對治善巧。
菩薩摩訶薩,雖遇如是,諸艱難事,正現在前,而無怯怖,自正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