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六) - 身身觀念處

《唯識春秋》(十六)
《唯識春秋》(十六)

身身觀念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念處。何等為四?謂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如是,比丘!於此四念處修習滿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應當學。」

《菩薩地持經》卷第七:「云何菩薩於大乘方便三十七品如實了知?是菩薩住身身觀,不於身身而起妄想,亦非一切非性,於彼身離言說自性如實了知,是名第一義身身觀念處。若菩薩觀世諦者,隨無量處方便,知身身觀念處。如身身觀念處,餘念處及餘道品亦復如是。非身等法妄想觀苦,若妄想觀集,亦不於斷起滅妄想,亦不於得因起道妄想,離言說自性,苦法、集法、滅法、道法如實了知。依此第一義修道分,名為修諦。若菩薩隨世諦無量處方便,名為緣諦修。

若彼菩薩於此法如是不起妄想者,是名為止;及彼如實知第一義及無量處方便知法,是名為觀。略說菩薩止有四行:一者、第一義;二者、俗數智前行;三者、一切虛偽妄想不行;四者、於此無言無相之法不起妄想,其心寂靜,一切諸法悉同一味。如是四行,菩薩止起,乃至究竟如來知見。略說菩薩觀有四行,謂此四行所起智慧,是名為觀。離一切法有無智慧,隨無量法分別處觀。於此四行,菩薩觀起,乃至究竟如來知見。是名略說菩薩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