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諸識性總同時者,唯是一性,為許同時各別性攝?

文章索引

 
問︰諸識性總同時者,唯是一性,為許同時各別性攝?
 
答:有義:六識三性不俱,同外門轉,互相違故。
 
自下第二、諍申同異。
 
初文有三︰
 
一、標宗;
 
二、立理;
 
三、釋難。
 
此初二也。
 
所以者何?
 
此六轉識同緣外境,諸三性等互相違故。
 
《瑜伽》第三說︰「又非五識有二剎那相隨俱生,亦無展轉無間更互而生。五識生已,從此無間,必意識生等。」五識既無俱生之義,是故五識三性不俱。此立宗義。
 
「同外門轉」,第一因也。定中聞聲,非我所許。三性俱起設縱許者,定心可然,散位無故,非五識中三性俱轉。
 
五識必由意識導引,俱生、同境,成善染故。
 
第二因云︰五識生時,必由意識導引五識,方五俱生,亦復同境,方成善染。
 
先顯五識三性所由,後申俱難。即彼《大論》第三卷說,五識善染,必意導生。
 
若許五識三性俱行,意識爾時應通三性,便違正理,故定不俱。
 
若雖導生,五三性並,即許意識一念之中通三性義。所引五識既一念中許通三性,能引之意,性必須同,如次所引。
 
如《顯揚》第十九說:「設定中聞聲,由二因取,謂由了別定所緣境,及種種所緣境意識故;二、由此俱生耳識故。」故雖在定,亦是同緣,故定不俱。如不善眼識與意俱行,設聲緣至,亦不能了,要眼識滅,耳識方生,故定不俱,無意引故。
 
此師意說︰五識不相續故,五識不並生;亦非五識次第生故,三性不並。上說五識唯一念解。
 
又解︰設率爾唯一念,等流通多念,亦不許三性並生,能引之意非三性故。此同性同緣之理,如下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