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若爾,何故唯說無明?

文章索引

 
問:若爾,何故唯說無明?
 
答:對餘識中無明惑故,且說此識不共無明,非此餘三不名不共。謂餘部計餘識無明是不共攝,不遍三性心。今此勝用能遍諸心,故偏對彼說。餘三名不共,論師理准,未見正文。
 
不共無明總有二種:
 
一、恒行不共,餘識所無;
 
二、獨行不共,此識非有。
 
下顯差別,有三︰
 
一、彰二別明識有無;
 
二、引證;
 
三、大小異。
 
此初也。此總凡解不共無明。
 
顯此識者:
 
一、恒行不共,此七俱是,今此所諍,餘識無也。
 
其第二、獨行不共,則與忿等相應起故,名為「獨行」;或不與餘俱起無明,獨迷諦理,此識非有。
 
為成此後所說無明,
 
故《瑜伽》說:「無明有二,若貪等俱者,名相應無明;非貪等俱者,名獨行無明。」
 
下引證,有二︰初引教,後釋別。此引教。
 
五十八言「無明有二」等,但言非貪等俱,即令知與第六識俱無明,非謂第七。不障與忿等二十俱起,故知唯在第六識也。
 
是主獨行,唯見所斷。如契經說:「諸聖有學,不共無明已永斷故,不造新業。」
 
下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