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頁,共 12 頁
答:依《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三云:「今述諸教所說三性,總有二門: 一、所執雜染不倒門,謂妄所執實我實法都無所有,但隨妄情而施設故,說之為有,如是皆名遍計所執;一切雜染諸有漏法從緣生者,名依他起,依因託緣而得生故;一切有為無漏道諦及諸無為,名圓成實,二種皆是不顛倒故。
二、所執緣生不變門,謂妄所執實我法等,隨情有故,名所執性;有漏、無漏一切有為,皆依他起;一切諸法平等,真如不變異故,名圓成實。
於上二門,諸教不同。自有聖教,說前非後,如《楞伽經》第四卷說:『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辨中邊論》亦同此說。
自有聖教,說後非前,如《瑜伽論》七十四云:『問:第二自性幾所攝?答:四所攝。問:第三自性幾所攝?答:一所攝。』
自有聖教,二種俱有,如《成唯識》第八卷云:『分別緣所生,應知且說染分依他,淨分依他亦圓成故。或諸染淨心、心所法皆名分別,能緣慮故。是則一切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
《攝論》第四云:『二者、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故。』
世親釋云:『由即如是依他起性,若遍計時,即成雜染;無分別時,即成清淨。由二分故,一性不成。』無性釋意,亦同此說。
今此一部,說後非前,唯說真如圓成實故;或可說前非後,唯說染法為緣生故;或可通有二義,前二說故。若廣分別,如《三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