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 - 生苦


若謂唯識宗不許有色

問:若謂唯識宗不許有色者,則唯識宗成立阿賴耶識時,《攝大乘論》云:「復次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色根亦不可得。」

又云:「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蘆束相依而轉,此亦不成。」應皆成相違,以許有色法即須許有外境故。

《唯識春秋》(十)
《唯識春秋》(十)

生苦

從台灣進入疫情月餘,我們也能看到許多不同職業的人對於抗壓性嚴重缺乏,他們可能是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麼苦頭,所以一旦遇到問題不是抱怨他人、就是訴說與撰寫充滿了仇恨的語言與文字。政治家失去了對國民負責任的信念,僅只是為了自身利益,宗教家忘記了讓眾生減少痛苦增長智慧的願力,自己反而跟著增長仇恨起來了,而詩人學者教授們,平常教誨學生需要多培養氣質,如今觀看其文也是不斷強調仇恨心,並且用詛咒的文字對於一切防疫的第一線人員,特別是政府機關,只要不是他所支持的政黨,他皆下了種種詛咒,希望他們快快死去。

以前三十歲左右,一個人除了公司的事業需要兼顧之外,還得養活家裡包含我總共十人的開銷,每箇月二十多萬台幣算是基本的,帶父母散心、帶出國也都是我一個人支出所有費用,包含家裡的兄弟姊妹,打電話來哭著喊沒錢,我二話不說直接匯款十萬、二十萬,還不包含公司的開銷。經年累月下來,常常每日睡眠不到三小時、五小時,面對客戶、友人也是依然保持笑容,面對家人負面的能量,自己學會轉念成為正面能量,面對抗壓性,我是自小就習慣了。

富不過三代,到我剛好第四代,家裡經歷過生意失敗、全家跑路北上,說是失敗一部分原因在於家族因土地糾紛欺騙爺爺而感到失望,不如北上發展,畢竟南北都是家。六歲的我一直記得在火車上吐了,因為暈車。

我一直以為努力賺錢,全家人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事實上不然,有錢了,爭吵更是不斷,看著家人為了錢而爭吵、新進的成員為了一點房地產、錢而耍心機,你說鄉下人就單純?我可不這樣想,當一個人為了爭奪資源,他一定會排除住在大城市之中的當地人,這到哪裡都一樣,因為這是貪、瞋、癡有漏種現行之故。

佛告羅睺羅:「有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此三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轉?謂此三受,觸因、觸集、觸生、觸轉;彼彼觸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觸滅,彼彼受亦滅、止、清涼、沒。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及外境界一切相,得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

大論說:「又生苦者,謂於生時,發生種種身心苦受,非生自體即是其苦,為苦因緣,故名為苦;廣說乃至求不得苦,謂由所求不得因緣,發生種種身心苦受,非求不得體即是苦,為苦因緣,故名為苦。如是當知,略說一切五取蘊苦,謂由生等異門,唯顯了苦苦;由此五取蘊苦,亦顯了所餘壞苦、行苦。所以者何?如五取蘊具攝三受,如是能與如前所說苦苦為器,當知此中亦即具有前所未說壞苦、行苦。」

每日閱讀到關於台灣疫情而爭執之政客等人之負面能量新聞,就知道彼等抗壓性不足,不論是貴為議員、教授、學者、乃至宗教家,平常沒有嘗試過什麼是人生抗壓性,所謂的底谷不是沒錢,而是那種心境如枯水之井一般,對於現世的各種人事感到厭倦,抗壓性的不足,每天過的太閒才會去耍心機,目的也不過是為了那一點利益,何必呢?年紀這麼大了,還像小朋友一樣,真的很可憐,非常無知。

看到這些人日常生活比其他人過的好,為什麼不知足?不懂得感恩?我覺得他們很可憐,非常可憐。人生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並不是每日在炫耀自己擁有什麼,而是能夠給予別人什麼,也不是每天說一些愚蠢的語言與動作,而是要懂得奉獻生命。

有時候回南部與家族會面,看到從沒經歷過挫折的同輩、晚輩對於生命各種苦、樂受充滿困擾,有的吸毒、有的開跑車邊喝酒邊開車結果出車禍、有的年輕時就是紈褲子弟,在學校與人打架殺了人跑去澳洲躲避、有的長輩也像晚輩一樣沒有責任感,當初欺騙爺爺土地的,自己也得了舌癌,跑遍台灣與中國的各大醫院,諸如台大、協和醫院都沒有辦法獲得有效治療與改善,這就是因果總在你最輝煌的時候現行,而且會感受到非常痛苦。有的長輩遇到問題不是逃避、就是與當地權貴掛勾,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權貴,也是很可憐。我同情他們不懂智慧的追求,父母如何,子女也會看著學,而且有時候因果報在自己子女身上就更為痛苦了。如何脫離輪轉苦海?當然也要看自己是否有無慧根,無論如何,我都為他們念誦佛經回向給他們,最後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慧根了。

大論言:「云何建立三種苦性?謂先所說生苦乃至求不得苦,即顯苦受及所依處為苦苦性,如是名為建立苦苦性。諸有是彼所對治法,謂少是老所治,無病是病所治,命是死所治,親愛合會是怨憎會所治,非愛別離是愛別離所治,所求稱遂是求不得所治。復有苦受及所依處所起煩惱,復有無病等順樂受處等及彼所生受所起煩惱,如是總說為壞苦性。此中,樂受及所依處,由無常故,若變若異,受彼增上所生眾苦。若諸煩惱於一切處正生起時,纏縛其心,令心變壞,即生眾苦,故名壞苦。如世尊言,入變壞心,執母邑手,乃至廣說。又如說言:「住貪欲纏,領受貪欲纏緣所生身心憂苦;如是住瞋恚、惛沉睡眠、掉舉惡作、疑纏,領受彼纏緣所生身心憂苦。」由此至教第一至教,諸煩惱中苦義可得,壞義可得,故說煩惱為壞苦性。如是名為建立壞苦性。」

我感到自己很幸運,感謝上蒼(雖然佛教不說上帝)給予我年少時經歷過這麼多的苦難,我也很感恩我自己從小祖父的教育、學習佛法,領悟許多人生的真諦,面對任何困難,都能有笑容,並且懂得自我嘲笑。人的心識其實就是宇宙,因為外境不過為第八識所變之相,於同一境界而生之共相。很多人說要修行,或者按照世俗的道理說要成長,要有責任。其實也不必說太深入,因為許多人沒有經歷過太多的苦,說太多也無意義,因為體會不到。面對任何境界生起時,你是否能夠保持正念相續並且學會轉念,轉念,實際上就是轉伏一切惡心所為善心所,學會了,就很簡單。

多付出,少抱怨,人生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