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十)

問:中國哲學談不談上帝?

答: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西子者,西施也。《詩》又云:「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另,王夫之先生《船山遺書》註 《周易》云:「《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豫》之象為「作樂」者,取雷出地而搖空有聲,老氏所謂「樂出虛」也。「殷」,中也;冬至合樂於圜丘,時之中也。「配」,合也;象祖考之德以合漠也。言「先王」者,惟德、位、時三者備而後作樂,不敢褻用之以自逸豫,而祇以大昭天祖之德。《豫》之不可輕用也如此。宋蔡京為「豐亨豫大」之說惑徽宗,以奢靡而亡,德不崇而妄作,為宋之《大晟》而已。」

 

又云:「初六,藉用白茅,無咎。「白茅」,茅之秀也,柔潔而樸素。古者祀上帝於郊,掃地而祭,以茅秀藉俎籩,所以致慎,而不敢以華美加於至尊。初六承積陽於上,卑柔自謹,有此象焉。君子守身以事親,如仁人之享帝,求無咎而已。」是故,談不談上帝?今之漢字文化圈每言上帝者,乃西方產物,非也,只是彼此詮釋角度不同爾,又或學佛教、基督宗教者,每言民間信仰乃低級宗教者,非也,彼等未知漢字文化圈民間信仰多來自上古時代對於上帝之崇敬義而衍生出各種形式或象徵意義之神祇爾,自讚又毀自著實足不可取,本為自有之文化,焉能謗之?學人應當尊敬才是。

關於天主教〈天主是否存在〉?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第一冊第二題〈論天主-天主是否存在〉第二節 〈「天主存在」是不是可以證明的天主存在〉釋疑:「1 .天主存在,以及由自然理性可以知悉的其他有關天主的此類真理,如《羅馬書》第一章 19 節所說的,都不是信德的條文,而是信德條文的先導﹔因為信德設定先有自然知識,如恩寵亦設定先有人的本性,成就設定先有可成就之物一樣。但這並不妨礙一個不能理解證明的人,把那本身可以證明的和可以成為知識的事物當作可信的來接受。」釋疑一於天主存在以自然理性與知天主之真理為信德條文之先導,於人之本性、可成就物之後方有恩寵、成就,若無,則此無。然此又此本可證明與成為知識之事物即為可信受之義。

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為基督宗教研究神學最重要著作,如今中文版由台灣台南碧岳學社(台南孔廟對面)出版,由周克勤 神父等十位神父費時三十載將拉丁文轉翻而成繁體中文版行世。日本版《神學大全》主要由高田三郎・山田晶・稲垣良典先生翻譯而成(1973年)。尋此蹤跡,發現原來1919年所成立之華北神學院於1949年也遷至台灣(據華北神學院官網詮釋:1919年秋,「華北神學院」創設於山東濰縣。創辦人兼第一任院長為美籍著名神學家美 北長老會赫士博士(Dr. Watson Hayes) ,全憑信心建造,不靠任何團體之資助,以維護純正信仰為主旨,樹立神學根基於磐百上。...1949年來臺後,為繼承並發揚「華北神學院」的歷史與精神,美籍資深教授道雅伯博士胡鴻文博士暨校友等來台,先在淡水辦理「崇正基督神學院」,其後又辦理「東方神學院」)。

基督宗教亦有托缽僧,如西元十三世紀天主教道明會等即不積蓄個人與團體之財產,發一生貧窮之誓願,如台灣南端屏東之萬金天主教堂即道明會於1861年建立而於1863年落成。繼 智旭師閉關閱藏而成《閱藏知津》之後,唯一再閱大藏經而書《大藏會閱》,其作者會性長老生前之佛教普門講堂亦在屏東萬巒鄉。《閱藏知津》藏經目錄影響了猶太人夫婦所編輯之《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也影響日本《縮刷藏》(即《弘教藏》)目錄編輯模式,會性長老《大藏會閱》主要依據《大正藏》、台灣版《中華大藏經》與《卍續藏》作為閱藏三藏簡述,愚二十餘歲見過 會性長老,樸實無華、嚴而又慈。

佛教談印度六派哲學者,以數論等為宗,彼等建立二十五諦等,以變易、自性、我知為三諦,中二十三諦以自性所作名為變易。自性即冥性,亦說為勝性。未生大等法之前,但住於自分而名為自性,若生大等,便說名勝性,其用增勝之故。然我知者,即彼等建立之神我。又談自性能生但不從他生,故說本非變易;又言十一根與地、水、火、風、空五大乃從他生非生他,故說為變異非本;後又言大、我慢、五唯量等從他生又能生他,故說本亦變易,最末乃說神我諦為非本非變易。以三德為生死因,由所轉變擾亂我之故,而不得解脫,彼之三德即有情貪、嗔、癡或樂、苦、捨義。於此即知佛教亦有學人持此等見,彼等見解名為像似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