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搜尋本站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搜索
首頁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宗喀巴點出了幾項對於空性的邪執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1464
宗喀巴於廣論卷十提到中國禪宗法師對於空性的邪見,以為證得空性者,無需修持六波羅密多,是乃邪執。 其實,現代也有許多學人有此邪見,只不過,很少人能夠去探討佛法對於自身受用與否?
何謂畢竟空?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928
若實真如法性不可說為法與非法,非異生本識所變故非彼依,以是故龍樹言:「畢竟空者,以有為空、無為空破諸法,令無有遺餘,是名畢竟空。」依此所變而假施 設為我法相,心變真如亦名為法,是故「若人捨有為著無為,以著故,無為即成有為。以是故,雖破無為而非邪見, 是名有為、無為空。」眾生心變真如相,此相亦是有為法故。
有漏樂中愛等結使多,愛為著本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82
「問曰:有二種樂:有漏樂,無漏樂。有漏樂下賤弊惡,無漏樂上妙。何以故於下賤樂中生著,上妙樂中而不生著?上妙樂中生著應多,如金銀寶物,貪著應重,豈同草木?
若人求大善利,當堅持戒-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86
「若慈愍眾生故,為度眾生故,亦知戒實相故,心不猗著;如此持戒,將來令人至佛道,如是名為得無上佛道戒。
同證無為法性,焉有高下之分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24
我一直覺得既然是同證無為法性,焉有高下之分? 宗喀巴將三乘修學分成下、中、上三士道,如同東密的空海一樣,空海倡言十住心論即身成佛義,兩者之間皆認為唯有密乘行者才是最上乘的修學,而東密與藏密之間關於本尊的定義又有所不同。
如何驗證信仰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43
其實要驗證一個人對信仰的堅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商業行為、社會正義本身去了解也最容易明白其是否有無真實信受?或者只是打高空。 特別是受持律儀者,不論是基本的滿分五戒、乃至在家、出家菩薩戒,皆同,或者尚未受持戒學表色,然實際上亦是默默行持增上戒學。
早晨靜坐有感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41
其實要驗證自身修行是否進步,端看自己現在的習氣與多年前的惡習是否一樣?或者清涼?或者轉為更重?說話是否顛倒不實?例如從前貪愛美色,現在是否依然如是?例如往昔瞋恨心重,現在是否能慈心修觀?例如過往眷屬情執過重,凡有所作皆護其短、隱其惡,現在是否能如理觀察而教之悔過?
北周武帝滅佛與淨影寺慧遠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1038
北周武帝滅佛時,地論宗大德 淨影寺慧遠(其著述學說影響了天台智者、三論宗吉藏、以及後來的華嚴宗法藏等)與皇帝當庭對辯,在當時已經意欲下達指令者,非現代民主社會可以透過民主制度運作,古帝王之命令等於權威,然淨影慧遠依然與之對辯,足見其真勇。
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財物。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846
又說已施僧眾苾芻,雖諸華等自不應用、不應轉與諸居家者;諸居家者,不應受用;罪亦極重。即前經云:「寧以諸利劍,割斷自支體,已施僧伽物,不與在家者。
望前人而生興嘆-讀 唐仲容居士生平有感
詳細內容
一 28
點擊數: 1400
上週與北京的朋友談到民國初年的唐仲容居士的生平,唐仲容為王恩洋的學生。 自小即聰慧,然患上眼疾而導致失明,十六歲的年紀因為眼睛失明又想學習佛法而請人代讀《成唯識論》,而玄奘三藏所揉印度十大論師的《成唯識論》對於許多學習佛法者,甚至久學老參來說,其中的種種法義艱深、勝妙,並非容易學習,而唐老居士則是用聽力來聞解佛法。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 7 頁,共 97 頁
《唯識手冊》
277《唯識對法》(七)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1《唯識對法》(一)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8《唯識對法》(八)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93《唯識春秋》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一 27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佛教禪定學
307《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8《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9《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304《菩薩戒論疏五十四部》台灣 王穆提 整理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