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二) - 問:如何助伴?

文章索引

答:六修行時眼觀善色,耳聞善聲等,助成心事名為助伴。

應例彼云:六修行時,無情亦為助伴,且如布施象馬車乘國城妻子七寶等物,豈非無情為助伴乎?

量云:餘七是有法,不得成佛宗,修行助伴故因,如無情喻,無情是有法,應得成佛,修行助伴故,如餘七。

彼復救云:餘七雖不修行,是有情故亦得成佛。

難曰:若爾,闡提之人亦不修行,是有情故,應得成佛!

量云:闡提是有法,應得成佛,雖不修行是有情故,如餘七識。

彼又救云:心法有緣慮,所以得成佛,無情無緣慮,是故不成佛。

難曰:闡提心法有緣慮,亦應得成佛。

量云:闡提心是有法,應得成佛,有緣慮故。如大乘心,大乘心是有法,不得成佛,有緣慮故,如闡提心。

彼又救云:佛有覺受,方得成佛,無情無覺受,如何得成佛?

難曰:佛身有覺受,汝云得成佛,佛身髮毛爪齒無覺受,應亦不成佛。

量云:佛身中髮毛爪齒是有法,應不成佛,無覺受故,如無情。無情是有法,應成佛,無覺受故,如佛身中髮毛爪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