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十二) - 問:《顯揚聖教論》為《瑜伽師地論》大綱書否?

 

答:《顯揚聖教論》即為《瑜伽師地論》大綱書,舉一例即可了知,如下所舉: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去來實有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在此法者,由不正思惟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過去,有未來,其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假。

問:何因緣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又在此法者,於如來經不如理分別故。謂如經言一切有者,即十二處,此十二處,實相是有。又薄伽梵說有過去業,又說有過去色,有未來色,廣說乃至識亦如是。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如是思:『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此若未來無者,爾時應未受相。此若過去無者,爾時應失自相。若如是者,諸法自相應不成就。由此道理,亦非真實,故不應理。』由是思惟,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過去、未來,性相實有。」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

「去來實有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或在此法,由不正思惟,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過去,有未來,自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假。

問:何因緣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又於此法,有不如理思惟所引經教。如經中說一切有者,謂十二處,是十二處,自相故有。又如薄伽梵說有過去業,又經中說有過去色,有未來色,乃至識亦如是。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如是思:『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此若未來無者,彼時應未受自相。此若過去無者,彼時應退失自相。若如是者,諸法自相應不成就。由是諸法應性不真實,若如是者,不應道理。』由如是思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過去、未來,性相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