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五) - 得無身見

《唯識春秋》(十五)
《唯識春秋》(十五)

得無身見

時,長者即問梨犀達多:「尊者!凡世間所見,何本、何集、何生、何轉?」

尊者梨犀達多答言:「長者!凡世間所見,或言有我,或說眾生,或說壽命,或說世間吉凶,斯等諸見,一切皆以身見為本,身見集、身見生、身見轉。」

復問:「尊者!云何為身見?」

答言:「長者!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色異我、色中我、我中色,受、想、行、識見是我、識異我、我中識、識中我。長者!是名身見。」

復問:「尊者!云何得無此身見?」

答言:「長者!謂多聞聖弟子不見色是我,不見色異我,不見我中色、色中我;不見受、想、行、識是我,不見識異我,不見我中識、識中我,是名得無身見。」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缺減愚癡者,謂如有一,或缺於眼,或缺於耳,於眼所識色、耳所識聲一切境界皆不領解,是故愚癡。狂亂愚癡者,謂如有一,或遭逼迫,或遭大苦,或遭重病,或痛所切,或復顛癎令心狂亂,由此不了善作、惡作,是故愚癡。散亂愚癡者,謂如有一,心散異境,不能了餘善作、惡作,是故愚癡。自性愚癡者,謂如有一,於生死中,無始以來自性不了苦集滅道、眾生無我、法無我等,是故愚癡。執著愚癡者,謂如有一,墮外道中,彼於身見、身見為本諸見趣中不能解了,是故愚癡。」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九十三:「言「自性故者」至「或為我所」者,但於五蘊行自性計我、我所。「處所者,謂所緣境」者,於無我中橫計有我為所緣境。「等起故者,謂見取所攝,無明、觸生,受為緣愛」者,明從身見為本,次起見所攝;明前身見非勝計勝,見取相應,即有無明為緣觸生,受緣生愛,如是等法,并由從身見之所等起。亦可從彼等起身見,謂由見取緣我,非勝計勝,同無明及觸為緣生受,受領於我,於我起愛,由此愛我故,起身見,決定執我。「此復有五緣起次第,謂界種種性為緣,生觸種種性」等者,界即六界,猶是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等。「由果故者」乃至「一、依無我諦察法忍時」者,即見道前觀察法無人。「二、現觀時」,即在見道。「三、得羅漢時」,此即列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