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 - 二因緣生識


若謂唯識宗不許有色

問:若謂唯識宗不許有色者,則唯識宗成立阿賴耶識時,《攝大乘論》云:「復次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色根亦不可得。」

又云:「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蘆束相依而轉,此亦不成。」應皆成相違,以許有色法即須許有外境故。

《唯識春秋》(十)
《唯識春秋》(十)

二因緣生識

復次,長者!異眼界、異色界捨處,二因緣生識,三事和合生不苦不樂觸,不苦不樂觸因緣生不苦不樂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說。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復次,有一沙門,或婆羅門越勝現量,世間愚夫尚不迷惑,況諸智者。一切愚癡所安足處,虛妄推度以為依止,或依前際,或依現法堅固執著,建立四種苦樂邪論。謂依前際虛妄計度宿作因故,立諸苦樂一向自作;虛妄計度自在變化以為因故,立諸苦樂一向他作;虛妄計度先自在作,然後宿作因所作故,立諸苦樂自作他作;虛妄計度無因生故,立諸苦樂非自非他所作因生。或依現法虛妄計度,若隨自欲、自作功用所生起者,立為自作;若不隨欲、不自覺知、他所引者,立為他作;若隨所欲、自所覺知、他所引者,立自他作;若非自他功用為先所生起者,但由境界現在前故,不能了達微細因觸,便起邪執,謂非自他所作因生,立無因生。此中唯有諸根、境、識和合所生苦樂可得,都無前際,或現法中若自若他實有可得,唯即於此三事和合,假立自他。是故當知唯有其觸遍行一切為苦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