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五) - 秘密主 韋馱菩薩


慈恩會

完成日本法相唯識宗(法相宗) 良遍法師《觀心覺夢鈔》、解脫上人 貞慶《心要鈔》疏文斷句,比對諸藏而成。

《唯識春秋》(五)
《唯識春秋》(五)

秘密主 韋馱菩薩

今日為佛教韋馱菩薩聖誕。

韋馱天最早傳說於印度泰米爾人信仰,為印度教濕婆所生子,當為戰神。然傳入漢語佛教後,按照《大寶積經》卷九說:「佛言:「則往過去定光如來是也。其時諸子,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也。從拘留孫為始作佛,至樓由竟千佛也。其法意太子,則今金剛力士名密迹是也。」 即是《大寶積經》此〈密迹金剛力士會〉之密迹金剛。

而密迹金剛其實於《阿含經》多有所說。然按唐密則又轉入密部金剛薩埵---秘密主,《大日經疏》說:「金剛秘密主者,梵云播尼,即手掌。掌持金剛,與手執義同,故經中二名互出也。西方謂夜叉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秘,難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跡,若淺略明義,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曰金剛手。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即是如來身語意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等猶於如是秘密神通力不能及,秘中最秘,所謂心密之主,故曰秘密主。能持此印,故曰執金剛也。」義釋一曰:「金剛手者,梵云縛曰羅馱囉,馱囉是執持義,此菩薩手執持金剛,故名金剛手也。秘密主者,若淺略義即夜叉王,其性速疾,今深秘釋,此菩薩執持大日如來身口意密,故名秘密主。」。

註解《大日經》頗多,大抵皆以唯識教理結合中觀義詮釋表法。如空海《開題》、《心目》、《經疏妙印抄口傳》、《住心品疏私記》、《演奧鈔》、《指心鈔》、《第一本鈔》等約莫十餘種註解論書。只不過到了後期佛教,演變成為了以持誦咒文表法為主之修觀,忘卻了根本教義為何了。唯識宗 慧沼法師著作《金光明最勝王經疏》中則說為塞建陀天,然塞建陀義,慧沼法師說:「塞建陀者,此云蘊。西方呼腸及肩等名為蘊,謂積物故。」若按慈恩基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五說:「梵云塞建陀,唐言蘊,舊譯名陰於禁反,此陰是蔭覆義。若言蔭者,梵本應云鉢羅婆陀;案「陰」音,應以於今反,陰陽之陰也。近代諸師競作異釋,或云淡聚名淡陰。此釋不然,然依醫方說淡飲,不言陰。更有異釋,不能具述。若言陰氣是萬物所藏,即是聚義,借喻為名,粗可通途,然非正目。 今名蘊,或翻為眾,故《法華》云「五眾之生滅」。此亦不然,若言眾者,梵本應云僧伽。或翻為聚。此亦不然,若言聚者,梵本應云曷羅陀。又言處者,梵云阿野怛那,舊翻為入。此亦不然,若言入者,梵云鉢羅吠舍。舊經亦有譯為處者,如空無邊處等,阿練若處,並與今同。梵云馱都,唐云界,有譯為持,偏據一義,非盡理也。」即知日後唐密隸屬胎藏部之《大日經》,業以藉由秘密主之表法詮釋「蘊」義。《入真言門住心品》即多說此四智菩提心,菩提心並不離於五蘊義,只不過轉為無漏識蘊爾。如《成唯識論》卷第十:「清淨法界可唯無漏攝,四智心品如何唯無漏?道諦攝故,唯無漏攝。謂佛功德及身土等,皆是無漏種性所生,有漏法種已永捨故。雖有示現作生死身、業、煩惱等,似苦、集諦,而實無漏道諦所攝。」

《唯識開蒙問答》說:「因問:執金剛神? 答:梵云䟦闍羅波膩,此云金剛,手執金剛杵,故以立名。

問:因緣? 答:正法念經,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佛次第,故拘留孫探得第一,釋迦第四,乃至樓至第一千籌。第二夫人,生其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金剛神,護千兄教,世傳樓至非也。經唯一人,今狀於伽藍之門,而為二像,應願無方,多亦無舛,出索隱記。」

在漢語佛教所見之韋馱菩薩者,乃為受大唐帝國時《道宣律師感通錄》所影響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