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五) - 說法比丘

《唯識春秋》(五)
《唯識春秋》(五)

說法比丘

佛告諸比丘:「若有比丘說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如是說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是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諸比丘!是名如來施設說法比丘。」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次辨體者,體有四種,如餘處說。攝相歸性,真如為體;攝境歸識,以心為體;攝假歸實,以聲為體。性相別論,即有二種:一、增上緣,許佛說法,以佛無漏聲、名、句等為其教體;佛不說法,大定、智、悲為其教體。二、親因緣,隨佛說不說,皆於能聽者耳、意識上所變聲等為其教體。今論之本,謂即佛經,故出體者,應如經說;然造論主,唯有說法為增上緣,令聞者變,總合疏、親所緣緣為論,皆以聲、名、句、文為體。」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下:「論曰:以諸有情自他相續,諸識展轉為增上緣, 述曰:此釋初句頌。以諸有情,他能教者,自能聽者,各各相續八種諸識,此彼展轉為增上緣。此意即顯親緣心內自所變境,名為唯識,非遮心外他有情等。外人說心緣心外法,親得他人所說之法。今則不然,能所教者展轉互為增上緣故,自識變似能教、所聽,為自相續識親所緣,不能親取他所說法,為疏所緣,於義無失。此說展轉為增上緣故,《成唯識》說為疏所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