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頁,共 19 頁
解云:此就三乘通論。大乘雖修位留惑,二乘脩地地別別斷。通約三乘,隨其所應,有斷不斷,故無有失。若約大乘,但修道數數,而數數斷惑。又解云:此就三乘人約識分別。二乘修位,斷第六識俱生身邊二見,此即斷數數。第七俱見要至金剛,此則修位數數習其道,而非斷數。若約大乘,六、七二識惑俱品斷,此則數習其道,而非數前斷。又解:此約大乘現種分別。若約種子,修位不斷,俱生諸惑故,留惑故,此則數習斷道,而非斷種。若約現行,地地漸伏,說之為斷。至第四地、第六俱身邊二見,至第七地滿心中,方能盡也。第七識俱身見等惑,畢竟不行,說之為斷。俱貪、慢等,准此則名為數斷。又解:此就大乘種子麤重相對以釋。以約種子,故留不斷,此則明其道斷數習也。若約麤重無堪任性,地地斷之,約此義邊,故云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