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大正藏本《中論》卷第四: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依《藏要本》作: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問說:已經聽聞大乘法破邪見,現在意欲聽聞聲聞法破邪見。
回答說:
「我於過去世, 為有為是無? 世間常等見, 皆依過去世。 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不作? 有邊等諸見, 皆依未來世。」
問說:您以摩訶衍大乘之教法而說第一義道,我現在意欲聽聞說聲聞法如何入於第一義道。
回答說:
「眾生癡所覆, 為後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隨行墮六趣。 以諸行因緣, 識受六道身, 以有識著故, 增長於名色。 名色增長故, 因而生六入, 情塵識和合, 而生於六觸。 因於六觸故, 即生於三受, 以因三受故, 而生於渴愛。 因愛有四取, 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 則解脫無有。 從有而有生, 從生有老死, 從老死故有, 憂悲諸苦惱。 如是等諸事, 皆從生而有, 但以是因緣, 而集大苦陰。 是謂為生死, 諸行之根本, 無明者所造, 智者所不為。 以是事滅故, 是事則不生, 但是苦陰聚, 如是而正滅。」
問說:
「若一切法空, 無生無滅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於一切法空,則是無有生無有滅。無有生無有滅者,還有什麼能斷、還有什麼可滅,而名之為涅槃?所以一切法不應當空。以一切法不空之故,斷一切煩惱而滅五陰(五蘊),名為涅槃。
問說:破此四顛倒,而通達苦、集、滅、道四聖諦,能證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最上阿羅漢果之四沙門果。
「若一切皆空, 無生亦無滅, 如是則無有, 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 見苦與斷集, 證滅及修道, 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 則無四道果; 無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 則無有僧寶; 以無四諦故, 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 亦無有佛寶。 如是說空者, 是則破三寶。」
問說:
「從憶想分別, 生於貪恚癡, 淨不淨顛倒, 皆從眾緣生。」
經中說因為於淨法、不淨法生顛倒,憶念想像之分別而生貪、恚、癡三毒。所以應當了解有貪、恚、癡三毒。
回答說:
「若因淨不淨, 顛倒生三毒, 三毒即無性, 故煩惱無實。」
倘若一切煩惱因為淨法、不淨法顛倒憶念想像分別而生,即是無有自性,所以一切煩惱無有真實。
龍樹菩薩 造
梵志青目 釋
姚秦三藏 鳩摩羅什 譯
台灣 王穆提 研習
問說:一切世中之尊,唯有如來正遍知號為法王,一切智人是則應當為有。
問說:一切世間事現前乃是壞敗之相,所以有毀壞義。
回答說:
「離成及共成, 是中無有壞; 離壞及共壞, 是中亦無成。」
倘若有成就、倘若無成就,皆是無有壞義。倘若有壞、倘若無壞,皆無有成就。這是為什麼?
問說:眾因緣和合而現有果生之故,應當了知此果乃從眾緣和合而有。
回答說:
「若眾緣和合, 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已有, 何須和合生?」
問說:應當有時,以因對待之故而成就。因有過去時,則會有未來、現在時;因有現在時,所以有過去、未來時;因有未來時,所以有過去、現在時。上、中、下、一、異等法,亦是相因對待之故而有。
回答說:
「若因過去時, 有未來現在; 未來及現在, 應在過去時。」
第 1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