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三) - 問:日本德一法師所云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各十地文?

問:何知無苦?

答: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故知無苦,有餘樂依。

文章索引

答:麤食又云:當知初七地是聲聞十地,第八地是卽獨覺十地,第九地卽是菩薩十地,第十地卽是佛十地。此顯乾慧等十地中,皆悉攝三乘十地盡,故名三乘共行十地,非謂一一地皆通三乘自分地,故名三乘十地。

然菩薩兼知上下地,故大品經云:皆修皆學。而二乘地非菩薩所求,故云而非取證。然佛地是菩薩所求,故云皆修學而取證。

何以得知三乘各別有自分地?證契經說有四種十地。

一、聲聞十地,謂住三歸行地、隨信行地、隨法行地、善凡夫地、學戒地、第八人地、須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羅漢地。

二、獨覺十地,謂衆善資地、自覺深緣起地、聖諦地、勝深利起地、八聖道支地、知法界虚空衆生地、證滅地、六通性地、入微妙地、習氣薄地。

三、菩薩十地,謂極喜地等。

四、如來十地,謂: 一、甚深難知光明智德地(除細習氣得自在故), 二、清淨身分威嚴不思議明德地(轉正法輪顯甚深義), 三、善明幢寶相海藏地(說聲聞戒顯三乘故), 四、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設八萬法伏四魔故), 五、火輪威藏明德地(摧邪異法伏惡行故), 六、虚空內清淨無垢炎開相地(示六神通無邊事故), 七、廣勝法界藏明界地(爲諸菩薩顯菩提故), 八、最勝普覺智海藏能清無垢遍無礙智通地(爲諸菩薩授記別故), 九、無邊億莊嚴回向能照明地(爲諸菩薩現方便故), 十、毘盧遮那智海藏地(爲諸菩薩說諸法故)。

最澄【彈曰】:汝共行十地,攝四種十地,都無道理,又無敎證故。若約總別立諸位者,都無經論說此相攝,又違理趣經故。其經文者,先說歡喜等,後說乾慧等,豈繁重說同位哉?

又三乘共行十地名,汝釋名相攝,都無道理。何者?三乘共行者,約行名共。若約位名共,應言三乘共位,何以共行名別作共位釋哉?

此中解:麤食者,為日本天台宗最澄法師稱呼日本法相宗德一法師之稱。彈曰者,為最澄法師答辯德一法師。 彈,動詞義,糾劾、檢舉。《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方進)十餘年間至宰相,據法以彈咸等,皆罷退之。」《宋書.卷八七.蕭惠開傳》:「偃任遇甚隆,惠開不為之屈,偃怒,使門下推彈之。」

日本德一法師所言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十地者出處。

一、聲聞十地: 《證契大乘經》卷二:「聲聞地有十。謂:住三歸行地、隨信行地、隨法行地、善凡夫地、學戒地、第八人地、須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羅漢地。」」

二、獨覺十地: 《證契大乘經》卷二:「獨覺地有十。謂:眾善資地、自覺深緣起地、覺四聖諦地、勝深利智地、八聖支道地、知法界虛空界眾生界地、證滅地、六通性地、入微妙地、習氣薄地。」」

三、菩薩十地: 《證契大乘經》卷二:「菩薩地有十。謂:歡喜地、無垢地、明地、焰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四、如來十地: 《大乘同性經》卷二:「佛有十地,一切菩薩及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行。何者為十?一名甚深難知廣明智德地、二名清淨身分威嚴不思議明德地、三名善明月幢寶相海藏地、四名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名火輪威藏明德地、六名虛空內清淨無垢焰光開相地、七名廣勝法界藏明界地、八名最淨普覺智藏能淨無垢遍無礙智通地、九名無邊億莊嚴迴向能照明地、十名毘盧遮那智海藏地。善丈夫!此地是如來十地名號,諸佛智慧不可具說。」

上四又出西明寺 圓測法師所撰《仁王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