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二十一) - 隨時思惟止相、舉相、捨相

《唯識春秋》(二十一)
《唯識春秋》(二十一)

隨時思惟止相、舉相、捨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於是處其心下劣。若復一向思惟舉相,則於是處掉亂心起,若復一向思惟捨相,則於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於爐中增火,隨時扇韛,隨時水灑,隨時俱捨。若一向鼓韛者,即於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於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捨,則於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於彼生金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捨。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