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二本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餘乘所執離識實有色等諸法,如何非有?
答曰:即總問也。大乘之餘,即小乘也。若言異識,大乘亦成,色異心故。今言「離識」,簡違宗過。
彼所執色、不相應行及諸無為,理非有故。
心、心所等,稍同大乘,故且未破。
問曰︰若爾,即散意識現行思應名無表,此亦不能表示他故。
答曰︰此定等中別有殊勝止身、語惡,先有祈願別脫類故,不發善身、語,於現思上假名定、道無表,隨心轉故。
散意不然,既非殊勝止身、語惡,及無祈願等故,不名無表。散意殊勝祈願即是別脫表戒,從他受得,緣外身、語,與此不同。此大乘一支、二支乃至多支,皆發無表,祈願勝故,盡形祈故。
此意表業現行者名表,然無無表,如《瑜伽》第五十三并《樞要》及別抄等。然今應說二種無表,何大種造等,如五十四及六十六等解,及如下第七卷抄解。
三業無表,皆假所以,如《佛地》第四、《成業》等解。定共戒與道共戒應明寬狹,此中言「定中」,通明道者,明「無漏」戒亦名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