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九本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若唯有識,何故世尊處處經中說有三性?
答:雖有七頌,釋外難中,而分為二︰初二頌答唯有識便違理難,後五頌答唯有識便違經難。
後中有二︰初三頌釋無境三自性不成難,後二頌釋有識三無性不成難。
於此初中有四︰
初、總問;
二、略答;
三、徵;
四、釋。
此即初也。
今難意云︰若離內識,外法無者,但有一性,不應說三。經既說三,故非唯識。
問︰第二卷吠世師難「假法必依真事、似事、共法而立」,彼皆破之,何故此中假依實法,無實假無?
答︰彼計真事即實等句義,似事依此真故成,共法是德。又真事是法自相,今破彼實等句義非真事。真事無故,似事亦無,德句共法亦無。非於自相有似名起,今於法共相方有似名生。然共相中要須稍有體法,如青、黃心心所等,方可假說長短不相應為假法,非無彼實,有此假故。前破他真,真非實故,於彼所執體全無故。今言實事,稍擬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