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日本國譯大藏經,皆會在每本大藏經書後加上索引,方便學人學習、閱讀、查詢。不論是數位版、還是傳統紙本。不過日本的大藏經在斷句上,並沒有非常的下功夫,他們下功夫的重點在於對讀、找出原始來源的出處。現代人喜愛簡單明白的解釋,對於原本繁雜、難懂的原始論典,反而是置於案牘於不顧了。原本的大論本應該深入學習的,一般學子習氣所致,變成簡單易要的書籍成為自己的喜愛,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學佛,自己要受用才有幫助。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中,所引用、參酌的經論法義約莫如下,其中關於諸經小部經除列舉一二外,則不再列出:
《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入胎經》、《吉祥問採菉豆子經》、《大寶積經》卷五十六〈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十二處經》、《過去業經》、《三世五蘊經》、《緣起經》、《緣起聖道經》、《闡地迦經》、《無倒經》、《佛說大集法門經》、《人本欲生經》、《大生義經》、《勝天經》、《分別靜慮經》、《分別四撿行定經》、《盪塵經》、《解深密經》、《別解脫經》、《本事經》、《佛說月喻經》、《大般涅槃經》、《修行道地經》、《七日經》、《轉有經》(《佛說轉有經》)、《阿毘達磨經》<義品>、《散他迦多衍那經》、《無上依經》〈德品〉、《十誦律》、《解脫戒經》、《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十力經》、《雜寶藏經》、《百喻經》、《菩薩善戒經》、《菩薩地持經》、《尸佉絡迦契經》(《善生子經》、《十地經》、《佛說十地經》、《十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迦羅摩經》、《起世因本經》、《阿毘曇心論經》、《梵網六十二見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法句經》、《出曜經》、《法樂比丘尼經》、《羅云經》、《梵問經》、《蟻喻經》、《婆羅門喻經》、《為出愛王所說經》(異譯本有:玄奘三藏譯《正法正理論》;不空三藏譯《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三士經》、《隨身念經》、《摩訶俱瑟祉羅經》(即《中阿含經》卷五十八(第 二二二一經)〈大拘絺羅經〉、《長爪梵志請問經》)、《法因緣經》、《眠經》(即《中阿含經》卷二十(第八十三經)〈長老上尊睡眠經〉)、《升攝波葉喻經》、《梵網經》(即《長阿含經》<梵動經第二>)、《佛說五蘊皆空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月喻經》、《伐他迦經》、《醍醐喻經》、《五種過患經》、《尸佉落迦經》、《善生子經》、《佛說三轉法輪經》、《首楞伽摩三摩地》(即《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一)、《鸚鵡經》、《梵網六十二見經》、《佛說不自守意經》、《中阿含經》卷二〈七法品〉《漏盡經》、《方廣大莊嚴經》、《毘婆尸佛經》、《央掘魔羅經》、《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解脫道論》、《成實論》等。
《瑜伽師地論》引用經論以《雜》、《中》二阿含經最多。本母,則無需多談,民初的呂澂居士的發現與研究令日本學者大為吃驚。其實也沒必要吃驚,一般學人倘若下功夫多所熟悉諸經諸論斷句,對讀、思維、觀察個千百回通透熟悉了,自然能找出諸經諸論正義。而找到諸經論正義不是用來辯論,而是是否能夠受用?若不能,則無意義。
一一斷句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大正藏》的錯字,如《大正藏》版的大論卷九十二 〈攝事分中 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四〉說:
「又於如是一切五轉,隨其所應,當正思惟三種對治:
一、無常想;
二者、慈心;
三、無想定。
如是三種,隨其所應,當知其相。」
實際上,
第三,應當為「無相定」才對,無想定,非聖所入。那麼,一般說無相定,真的是無相嗎?非也,大論說:
「又無相者,
經中說為無相心定,於此定中捨根永滅,但害隨眠,彼品麤重無餘斷故,非滅現纏,住無相定必有受故。」
「於此定中容有三受,謂喜、樂、捨,非彼諸受得有隨眠,煩惱斷故,說以為斷;彼品麤重,說名隨眠。」
又無相定唯內學、非外所學。
可知,許多人覺得文字義不重要,但是單此一無想定、與無相定的差異,就容易讓學人誤入歧途而不知。
另,卷五十八,攝決擇分中 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恚者,謂能損害心所為性。
此復四種,
謂於損己他見、他有情所及於所愛不饒益所、於所不愛作饒益所所有瞋恚。」於『他有情所』在大正藏中,他有情所前多一『見』字,現順義補上。
於每段論文重新斷句,也能方便學人記憶、背誦、熟悉《瑜伽師地論》每段法義。斷句主要的目的在於方便學人能夠更深入學習《瑜伽師地論》,與明白《瑜伽師地論》每段、每句之關鍵字,提昇可讀性與學習性。
多聞、思維、修學,沒有其他捷徑。
2018年 10月
於台灣菩薩藏
隨記:
《瑜伽師地論》共一百卷,九十五萬數千餘言之古文,此《瑜伽師地論》新編前後重新斷句、編校共三次。並參酌《大正新修大藏經》、《高麗藏》、內學院版、新文豐出版兩類《瑜伽師地論》(木刻版、新式版),以及韓清淨居士編著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等版本,並以國際標準格式的EPUB3,作為《瑜伽師地論》新編數位化電子書的主要格式。
於每段、每句論文重新斷句,並於每卷建立目錄。方便學人閱讀、並且記憶、背誦、熟悉《瑜伽師地論》每段法義。斷句主要的目的在於方便學人能夠更深入學習《瑜伽師地論》,與明白《瑜伽師地論》每段、每句之關鍵字,提昇可讀性與學習性。
傳統的紙本《瑜伽師地論》缺少了將每段、每句論文斷句,造成修學《瑜伽師地論》的困難,縱使閱讀多次,也難以掌握《瑜伽師地論》的要旨,而被現代著作所誤導,倘若能夠清楚了解《瑜伽師地論》的每段論文斷句,想必能夠去除像似佛法的疑惑,而能續佛法慧命。
為什麼要重新斷句《瑜伽師地論》?
眾所週知,現今的《瑜伽師地論》版本眾多,然皆未整理清楚斷句,透過每段論文、每句的斷句後,學人更容易對《瑜伽師地論》有所深入、了解,以及更方便學習《瑜伽師地論》。目的在於讓《瑜伽師地論》受到更多學人學習,學習了《瑜伽師地論》後,更容易在佛法中建立正見。
目前《瑜伽師地論》新編第一版電子書已經在Apple iTunes出版。
Apple的政策可能重視版權的問題,所以亞洲地區僅限日本才能使用iBooks書籍app下載。其他歐美地區沒問題,51個國家地區都能下載。
本來想是否以免費結緣的方式開放請書,想想,免費的,珍惜的人會很少,眾生性故。
朋友建議是否要請諸方大德、結識的政商人物添加序文,我回,沒有必要。
我大略總和了幾種想法:
一、 生性不喜攀緣,向來與人深度交往,從不看對方職業、地位、收入。
二、 目的不再顯耀自身能力、也不想裝神弄鬼、作大師狀,無意義。
三、 見到有學者用《瑜伽師地論》十分之一內容就申請國科會補助,這一補助可能上百萬、上千萬,我的目的不在此,錢,往往不是讓我發生動力的契機,書籍的定價也不會讓我賺大錢。
四、 學習大論多年,發現現代解釋者、詮釋者往往與大論所言有所出入,透過每句的斷句,一一將法義順理出來,對於學人也能更了解大論究竟在說什麼?而不會因現代的解釋導致誤解了大論,反倒學習了像似佛法。
五、 唐朝 玄奘三藏所譯經論可讀性高,特別重視邏輯性、對法的形式,在其翻譯了七十四部,總共一千三百三十八卷裡頭,以六百卷《大般若經》跟一百卷《瑜伽師地論》最為重要,《大般若經》的學習,整套我是有的,但還是以《藏要》《大般若經》諸品與南京的刻經處版本為主,而《瑜伽師地論》的斷句,也算是給許多老師、與自己一個交代。
朋友說,不認識你的人,往往覺得我的外表與佛法對不上。我說,這就是你的執著與幻象,眾生執取二取,見遍計為圓成,也是這樣的道理。
又說,應該搞神祕主義,樹立權威,取個大師或者很神祕的名,現在兩岸都流行這種。我說,修行修成這樣,也是流落於世俗貪愛,本來佛法告訴我們的是要斷除貪愛、我見,反倒變成更加執著這類的假名、空相了,這不是很愚癡?
《阿含經》中, 佛陀的在家弟子有作陶器、作苦力而證三果聖位者,也有國王證初果者,所以,我們學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一開始的動機,定義了未來妳的行為,沒有弄清楚,變成了求名利的行為,這不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所以普通人做普通事,沒什麼行不行。
試讀本以序文、以及《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所斷句的內容為主。
ISBN:9789869719001
試讀本下載:
http://www.cittamatrin.com/yoga2018test.epub
官方網址:
http://www.cittamatrin.com/index.php/yogacarabhumi-sa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