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問說:《無本際經》中說:眾生往來於生死,本際(最初之邊際)並不可得。此中說有眾生、有生死。以什麼因緣之故而作此說?

回答說:

「大聖之所說, 本際不可得, 生死無有始, 亦復無有終。」

《中論研習》:佛教般若中觀宗根本心論略釋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台灣 王穆提 研習

 

聖人有三種: 一者、外道五神通; 二者、阿羅漢辟支佛; 三者、得神通大菩薩。

佛於三種中乃是最上,所以說為大聖。佛所語說言說,無不是真實說法。生死並無有開始。這是為什麼?生死於初、後並不可得,所以說無有開始。

您說若是無有初際、後際,應當有中際者,此亦非是如此義。

這是為什麼?

「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 是故於此中,先後共亦無。」

因為中際、後際之故而有初際,因為初際、中際之故而有後際。

若是無有初際、無有後際,如何有中際?生死之中無有初際、中際、後際,所以說於先、後共不可得。

這是為什麼?

「若使先有生, 後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 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 而後有生者; 是則為無因, 不生有老死。」

生死輪迴之眾生,若是先有生法、而逐漸有老法而後有死法者,則生法無有老法、死法。法應當於生法有老法、死法,老法、死法有生法。

再者,不老法、不死法而有生法,此說亦非正理;又不因生法有老法、死法。

倘若先有老法、死法,而後有生法,那麼,老法、死法則是無有因,生法在後之故;再者,如果不生,如何有老法、死法?

倘若說生法、老法、死法於先、後不可,那麼說一時能成就者,於此亦有過失。

這是為什麼?

「生及於老死, 不得一時共; 生時則有死, 是二俱無因。」

倘若生法、老法、死法於一時,此則非正理。這是為什麼?於生時,即有死法之故。法應生時而有、死時而無,若是生時有死法,這樣的說法並非為正理。

若是一時而生,則無有相對待因。如同牛之雙角一時而出,則為不相對待因。

所以:

「若使初後共,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戲論,謂有生老死?」

思惟生法、老法、死法三者皆有過失之故,即是無生義,畢竟空。您現在為什麼貪著戲論,於生法、老法、死法,說有決定相?

再者:

「諸所有因果, 相及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 所有一切法, 非但於生死, 本際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 本際皆亦無。」

一切法者,所謂的因果相、可相、受法以及受者等,皆是無有本際,不是僅於生死無有本際。以此大略開示之故,說生死無有本際。

 

 

 

線上電子書平台恭請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