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十一) - A、良算師《唯識論同學鈔》:

西方敬儀九種

按《西域記》云:「西方敬儀總有九種: 一、發言慰問; 二、府首示敬; 三、舉手高揖; 四、合掌平拱; 五者、屈膝; 六者、長跪; 七、手、膝踞地; 八、五輪俱屈; 九、五體投地,此之九種顯唯二業,理可通意。」

此即古印度禮儀。

 

第八識眾名: 心(論云:謂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 阿陀那(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 所知依(或名所知依,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 種子識(或名種子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 此等諸名,通一切位。(疏云:此言等者,如小乘名根本識。)

阿賴耶(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 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義故。

異熟識(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 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

無垢識(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 此名唯在如來地有。

十八名: 燈云:頌曰:無沒、本、宅、藏、種、無垢、持、緣、顯、現、轉、心、依異、識、根、生、有。 一、無沒識(無相論云:一切種子,無所隱沒)。 二、本識(是一切法之根本故)。 三、宅識(無相論云:是種子之宅舍故)。 四、藏識(謂執藏識,即阿賴耶)。 五、種識(謂種子識)。 六、無垢識(如下引經)。 七、執持識(謂阿陀那識)。 八、緣識(辨中邊論云:能緣事識故)。 九、顯識(無相論云:為顯五根四大等,皆於此顯也)。 十、現識(楞伽經云:諸法皆於本識上現故)。 十一、轉識(無相論云:與諸法為依而起故)。 十二、心識(集起義故)。 十三、依識(所知依故)。 十四、異識(謂異熟識)。 十五、識識(無相論云:分別事識也)。 十六、根識(大眾部立為根本識)。 十七、生識(化地部立為窮生死蘊)。 十八、有識(上座部、分別部、說部立為分識)。

舊人十七名: 一、阿梨耶識(此翻無沒)。 二、阿陀那識。 三、窮生死蘊識。 四、了別識。 五、質多識(此云心識)。 六、意識(體是意根,故名識故)。 七、第一識(從本向末數為第一)。 八、第八識(從末向本數為第八)。 九、種子識。 十、名緣識。 十一、根本識。 十二、有分識。 十三,果報識。 十四、智相識(以有解性聞熏習,故楞伽云)。 十五、真相識(四卷。楞伽云:○即前智相)。 十六、藏識(楞伽云)。 十七、現識(常現不斷。楞伽云)。

以上出自《大正藏》第六十六冊,《唯識論同學鈔》,p.218中-219上。